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沿革

  1、1723年,即雍正初年勅建“黄淮诸河龙王庙”于武陟二铺营村东、遥堤之北。

  2、1724年,即雍正二年增设副河道总督,首任嵇曾筠进驻武陟嘉应观,专管河南河务,次年并管山东河务。

  3、1726年,嘉应观建成,历时4年,雍正皇帝取河清之瑞,命名为“嘉应观”。

  4、1727年,即雍正五年,复设彰卫怀三府分守参政兵备道一员,兼管河道,移驻武陟嘉应观,以副总河公馆为衙署。为嘉应观驻道台及河台衙门之始。

  5、1946年秋,即民国三十五年在嘉应观成立沁声中学(初中),设4个班,学生183人、教师15人。

  6、1948年10月,武陟县解放,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沁河大樊堵口工程处”,后改名为黄委会第五修防处,其所属武陟黄河段亦成立于嘉应观东道院。

  7、1949年11月,黄委会第五修防处派杨文卿、王法星、张晋武三人到嘉应观接收庙产。沁声中学迁出嘉应观至武陟县城木栾店。

  8、1950年1月,嘉应观内新建黄河水利委员会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处。

  9、1963年4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嘉应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1979年4月,新乡修防处由嘉应观迁往新乡市。所属电话队、苗圃工人与运输队留驻嘉应观。

  11、1980年3月,新乡修防处成立铲运机队,在观东及观后庙土地上修建营地,后合并为新乡修防处施工大队。

  12、1984年元旦嘉应观中轴线上的殿宇楼阁等建筑及文物移交河南省文化厅。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中原石刻艺术馆”,以60万元巨资整修了嘉应观。

  13、1990年9月中原石刻艺术馆将嘉应观移交给武陟县政府,成立“武陟县嘉应观文物管理所”管理嘉应观。

  14、2001年6月,嘉应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2010年1月,嘉应观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6、2011年3月2日,“武陟县嘉应观文物管理所”更名为“武陟县嘉应观文物管理局”,升格为副科级单位。

  17、2011年5月18日,嘉应观治黄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

  18、2012年5月12日,武陟县嘉应观景区管理局组建成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