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景点介绍
lyxl

景点八(现代的治黄中心——傅作义小院)

  我们要参观的是傅作义和苏联专家治理黄河指挥部旧址。在嘉应观往南6公里处,有新中国第一个引黄灌溉工程,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黄河由害河变为利河的工程——人民胜利渠,这项工程建于1950­—1952年间,工程建设期间,新中国首位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以及首任黄委会主任王化云,苏联专家布可夫,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冯景兰等曾多次来到武陟,确定渠首闸位置,实地视察指导工程建设。当时傅作义一行就在这个院子里办公、居住,现场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请各位领导(游客朋友)进去参观一下。这个院落有南北两排房舍,全部是苏式建筑风格,室内有木质天花板,木质地板,墙体厚,窗户大,室内宽敞明亮,屋顶有山窗通风,地板下也有通风窗口,可防潮、防腐,它在建筑风格上和人民胜利渠渠首毛主席视察黄河休息室是完全一样的,这在当时是比较高的规格。好,请各位领导(游客朋友)首先到博作义办公室旧址参观。

  大家请看,室内的整体布局完全是按照当年傅作义在此办公的格局给复原的。桌椅、条几等办公用品、电话以及一对福寿花瓶、笔筒、茶壶、肥皂盒也是当时的用品。这边是会议桌,当年傅作义和苏联专家等人就是在这里研究决定引黄灌溉工程的重大问题。里间是傅作义的休息室,有床、衣柜、衣架、食盒等。

  接下来我简单地给各位领导(游客朋友)介绍一下傅作义的生平。傅作义先生,字宜生,生于1895年,山西临猗人,保定军校毕业,原为山西军阀阎锡山的部属,在直奉大战中以能攻善守为军界公认,在涿州一战成名。在抗日战争期间,傅作义与共产党合作相处,参加指挥了长城抗战,忻口战役,奇袭包头,收复五原等战役,是抗日名将。他一生简朴,人称“布衣将军。”1931年傅作义任绥远省主席,在任职期间,提出治军和治河并重,测量河套地区,利用黄河水发展农业生产,俗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唯富一套”指的就是傅作义治理的河套地区)。傅作义是国民党中军功和政绩都十分卓著的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中,傅作义是国民党军队的总指挥,他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使北平和平解放,为保卫千年古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建国后,他主动请缨,担任第一任水利部长,直到1974年逝世,他在位长达24年。工作中他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年都用大量时间深入全国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现场,他的后半生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等许多水利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50年10月,中央在派遣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的同时,决定拨钱粮修建人民胜利渠,发展生产。傅作义深感责任重大,亲自来到武陟县为工程选址,并在嘉应观设立“引黄灌溉”工程指挥部,施工过程中又多次亲临一线视察工程进度,他是人民胜利渠工程的决策者和指挥者,是人民的功臣。

  参观过傅作义办公室后,我们再来参观一下“情系黄河”资料展室。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引黄灌溉工程示意沙盘图,这个沙盘图比较详细地展示了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和共产主义渠的源流和走向。大家请看,这是黄河,这是沁河以及沁河入河口,这是邙山、这是卫河。黄河进入平原,水势变缓,河沙沉淀,造成河床高出堤外地面,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人民胜利渠是第一个利用悬河造福人民的自流灌溉工程。这是人民胜利渠渠首,渠首位于黄河北岸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以西1500米处(秦厂)大坝上,对岸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解处,故人民胜利渠位于黄河下游的最上端。黄河水从渠首流向新乡市入卫河,全长52.7公里。总干渠平行于京广铁路,灌区涉及新乡、获嘉、武陟、原阳、延津、汲县及新乡市郊区等六县一市的农田灌溉,并为新乡市提供工业及生活供水。这是共产主义渠,自渠首往北在新乡与获嘉之间横穿运粮河,经安阳入卫河。人民胜利渠最初被称作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担负灌溉、排涝、发电和济卫等多重任务,并多次紧急向天津输送黄河水。人民胜利渠的建成,结束了“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历史,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序幕,显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来武陟视察引黄灌溉工程时,将这项工程命名为人民胜利渠,并向黄委会主任王化云嘱咐“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人民胜利渠渠首这片地方,原是一片荒凉的黄河沙滩,渠首的第一任领导人——在太行山打过游击的乔登山同志,当时竟然当着毛主席的面吟诗一首:“抬头是邙山,低头是河滩。大风黄沙刮过来,光想埋住俺。”主席笑了。风趣地说:“埋住你?和他斗嘛!”并且交代了斗的办法——只有两个字:绿化。如今这片荒凉的黄河沙滩,变成了一望无垠的林海绿洲,一片风景秀丽的花果园。毛主席1958年来新乡时,亲口品尝了这里黄河滩里结出来的水灵灵、鲜美可口的大苹果和葡萄。昔日风沙弥漫,人们不愿来的荒凉野滩,如今变成了人人向往的避暑胜地和风景区了。

  墙上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情系黄河分五大部分。“黄河魂”这部分照片,再现了洪水泛滥,千军万马修堤防、治理黄河的场景,充分展示了治理黄河之魂——“人民”的力量。“黄河风范”中秦渠、汉堤、黄河水车、现代化堤防这几张图片,体现历代了人民群众治理黄河的成就,以及黄河流域参差多态的景观。“黄河情”体现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改造和利用黄河,造福百姓的殷切关怀之情。“黄河畅想曲”中,修人民胜利渠,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引黄灌溉,变害为利;昔日决口处,今日米粮川,黄河在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和改造大自然的激情中,变得愈加多姿多彩,真正成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母亲河。“黄河颂”再现了傅作义、王化云、苏联专家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修建人民胜利渠时的壮观场景,歌颂了党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黄河由害河变为利河的丰功伟绩。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一下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的办公室。布可夫是中央政府邀请的前苏联首席水利专家,参与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很多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工作,把苏联社会主义水利建设的先进经验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新中国的水利建设者。1950年12月,他和水利部长傅作义等冒着风雪在黄河沿岸考察,为引黄灌溉济卫工程选址。施工过程中,他还经常深入一线,现场勘查指导。由于长期受黄河风沙的侵袭,他患上了很严重的眼疾,但仍坚持不肯休息。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的百姓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受群众的爱戴。布可夫在华期间,为黄河、淮河、长江的治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他的起居室,有床、衣架、油灯等物品,这外间的桌椅、条几、电话都是按当年的情形给恢复的。

  为修好人民胜利渠,这里曾聚集了我国许多的水利和地质专家,张光斗、冯景兰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我们现在去他们的办公室参观一下。张光斗191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水电结构专家,193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抗战爆发后,弃学回国。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水电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为三门峡、小浪底、长江三峡等黄河、长江工程提供工程技术咨询。1951年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张光斗受傅作义的委托,承接了黄河人民胜利渠的布置和结构设计任务。他大胆设计,首次在悬河上破堤取水,做成了中国人几千年想干而不敢干的大事。冯景兰,字淮西,1898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我国著名矿学床学家,北京地质学院教授。1950年3月,应水利部邀请,参加豫西黄河河坝址地质勘察。他指出,三门峡坝址的地质条件最好。1954年被聘为黄河规划委员会地质组组长。在1950至1952年“人民胜利渠”建设施工期间,张光斗,冯景兰随傅作义多次亲临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程建设,并在这个屋内办公。这些办公桌椅、衣架、油灯、马灯都是当年的一些办公用具。

  这间办公室是当年秘书和勤务人员工作的场所,都按原貌进行了恢复,这是办公桌、椅、电话等当年的办公用具。

  我们最后到王化云的办公室参观游览。王化云生于1908年,是新中国第一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在长达40多年的治河工作中,他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河思想体系。他在总结历代先贤治河方略的基础上,提出“正本清源”的治本思想,主张上游开展水土保持,中、下游宽河固堤,蓄水拦泥,上拦下排等方针,以黄治黄确保黄河安澜,现在小浪底水利工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50年,王化云随水利部长傅作义勘察潼关以下河道,是人民胜利渠工程的主要实施者,曾于1952年10月陪同毛主席视察人民胜利渠。王化云做了一辈子水官,为黄河终其一生。这室内的桌椅、柜、电话等办公用具都是按当年的情形恢复的。里间是他的休息室,有床、衣架等。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