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黄河“龙王庙”连载故事之中华第一铜碑

发布时间:2020-05-12 09:21:46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7879次



御碑亭内置铜碑一通,系雍正二年铸造。碑高4.3米,宽0.95米,厚0.24米,由雍正皇帝撰文书丹,并盖有御玺一一“雍正御笔之宝”。此碑高大,有雍正皇帝书、文、印的真迹,有翔实的治黄史料记载,其制作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华第一铜碑”。

御碑

铭文

朕抚临寰宇,夙夜孜孜、以经国安人为念。惟兹黄河,发源高远,经行中国、纡回数千里,於淮、沁、泾、渭、伊、洛、沂、泗合流以入于海。古称“河润九里,其顺轨安澜,滋液渗漉,物蒙其利”。然自武陟而 下。土地平旷,易以泛滥,其来已久。频岁南北堤岸冲决,波浸所及,田畴失业,而横突运河,为漕艘往来之患,其关于国计民生甚钜。屡下谕旨,亟发帑金,修筑堤防,期于洒沈澹灾,成底定之绩。夫名川大渎,必有神焉主之。诗云:

“怀柔百神,及河高岳。”朕思龙为天德,变化莫测,云行雨施,品物咸亨,又能安水之性,使行地中,无惊涛沸浪之虞,有就下润物之益。特命河臣于武陟建造淮黄诸河龙王庙,祗申秩祭,以祈麻佑。《礼记》祭法曰:“圣王之制,祭祀也。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悍大患则祀之。”乃者,水循故道,不失其性,自春徂秋,经时历汛,靡有衍溢,中州兆庶,离垫溺之忧,获丰穰之乐。所谓御灾捍患有功烈于民者,至明且著。斯庙之建,诚有合于古法矣。河臣请为文以纪,刻诸丰碑。朕用推本龙德而明澄礼经,以示于永久。岁时戒所司,奉牲、拴、酒、醴,恪恭祀事,以邀福于神。其继自今,风雨有节,涨潦不兴,贻中土之阜成,资兆民之利济。以庶几于永赖之勋,是朕敬神勤民之本怀也夫!

 雍正二年九月初二敬书

(雍正御笔之宝)


御碑铭文(译文)

我体恤全国百姓,不分昼夜,勤劳不倦。把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定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只是这条黄河发源于高原,经过国内众多区域,迂回曲折几千里,与淮河、沁河、泾河、渭河、伊河、洛河、沂河、 泗水合流后入大海。古人称:黄河滋润很多地方,它顺河道流淌则安澜稳定,河水下渗滋润农田,万物得到黄河的滋养。但是从武陟而下,土地平坦广阔,很容易泛滥成灾,黄河水患已经很久了,南北堤岸年年屡次被冲毁决口,洪水所到之处,农田不能耕种,并横穿运河,造成了漕运船只往来祸患,黄河与国民经济、群众生活关系巨大。我屡次下令,及时拨付国库的银两修筑堤防,期待能迅速消除黄河灾害,救助灾区人民,奠定黄河平稳、人民安定的业绩。


御碑铭文(译文)


凡是名川大河,肯定有神主管。《诗经》讲,安抚四方所有的神灵,以及泰山和黄河之神。我想龙是天上有德的神灵,千变万化不能预测,它广施云雨恩泽,使众多百姓和万物都可享受,又能使河水安定,使黄河流淌在河道中,没有洪水惊涛的忧虑,有的只是滋润万物的好处。我特地令管理河务的官员在武陟建造淮、黄河等河的龙王庙,按制度恭敬的祭祀各河龙王神灵,祈求保佑诸河安澜。《礼祀》中的“祭法”讲:圣明的帝王制定的祭祀规则是,能防御大水大灾的祭祀它,能抵御大旱大祸的也祭祀它。往日,河水顺着原来的河道,不失其本性,从春到秋,经过夏时越过汛期,没有泛滥成灾,中原亿万民众远离了洪水淹溺的忧虑,获得丰收的快乐,这都是抗御旱涝灾害对人民有功烈的治河大臣所为,最好的就是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这座庙宇的建立,很符合古代的礼法。治理黄河的大臣请求我写篇文章作为纪念,把它刻在丰碑上,我就用龙王的功德和《礼经》来作永久的纪念。每年春夏秋冬四时主管的人,要供奉牲牷、美酒,恭恭敬敬的祭祀,邀请神灵赐以幸福。希望从今以后,风调雨顺,不再发生涨河决口,给予中原人民丰盛的收成,资助亿万人民获利,但愿能永久赢得这份功勋业绩,这是我敬仰神灵为民勤劳的根本用意!


国宝嘉应观守护词

我们是黄河的儿女,面对她,我们习惯了享受她所给予的恩惠,然而我们真正了解这位母亲吗?

    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人们说,她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学着如何与她沟通和相处。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是大禹,历经十年艰辛,平治水土。我们从她的怀抱中得到了肥沃的土地与文明的种子。

    后来我们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面对每七年就要决溢一次的局面,我们滞洪改河,筑渠分流,缮完固堤,她终于安详的沉睡了800年。到了宋代,肆虐的洪水,使得民不聊生,这时,我们是范仲淹,是郭守敬,修范公堤,筑京杭大运河。

    尽管如此,在进入明朝276年间,人们所经历的自然灾害中,一半又都与她有关。我们化作潘季驯,束水攻沙,画下了《河防一览图》。再到后来,我们是康熙,是康熙的哥哥牛钮,是雍正,也是河南嘉应观里的蛟龙碑。朕抚临寰宇,夙夜孜孜,以经国安人为念。

    蛟龙碑文上,雍正记述的对黄河深切的情感,顶部缠绕的三龙,分别代表康熙、牛钮与雍正三人,意为三龙治水。碑下压着河蛟,与水井、河道相通。在过去,我们会向它眼睛下面的小洞投入铜钱,通过水声的大小,来预测黄河水位、水情。

    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这座如同皇冠冠顶带的碑亭,将两位清朝统治者的命运与黄河彻底维系在一起,倾注了几代帝王的重视。在他们心里守得住黄河安宁,才担得起这份顶戴江山。

   1949年,中国迎来了全新的时代,这时的我们,是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是水利专家王化云、黄万里,是在黄河边凝神沉思的毛泽东,更是嘉应观的黄河指挥部。一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殷切嘱托,黄河岸边的一串串脚印,昏暗台灯下的一张张蓝图,最终化作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也为古老的黄河带来一颗年轻的心脏,小浪底水利枢纽。

    自此,我们的母亲河连续十九年从未断流,九亿亩耕地靠它灌溉滋养,四亿多人口在他的庇护下安居乐业。无数人的血与决心,让不羁的黄河实现了七十年伏秋大汛的岁岁安澜。黄河宁天下平,一部五千年的治黄史,写满了华夏儿女的奋斗与荣光,我们也终将与我们这位母亲一起,共写下这份海晏河清的未来!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了解更多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