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黄河“龙王庙”连载故事之雍正皇帝敕建嘉应观缘由

发布时间:2020-05-29 12:21:34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5698次

应观,历经300年的风雨沧桑,建筑奇特,保存完整,被誉为“古建精华民族瑰宝”。它为保卫黄河安澜而建造,因皇帝亲自督办而精致,以祭祀和治理黄河两大主题而闻名遐迩。它的建造、保护、维修、发展得到了历代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它的保存过程也是一个引领人们爱国、传承、发扬历史文化的教育过程。

雍正皇帝敕建嘉应观的缘由


黄河从大山峡谷中腾出,自武陟而下地势平旷,河道滚动无常,极易泛滥成灾。雍正之前,沁河入黄河河口,在钉船帮(现今武陟县的白马泉附近)到原武之间迁徙不定,18里没有修筑黄河大堤,成为最易决口的地段。康熙六十年(1721年)八月到雍正元年(1723年), 黄河在武陟秦家厂、马家营、詹家店、魏家庄四处决口。滔滔洪水淹没新乡、彰德(今安阳)、卫辉,经卫河入海河,直逼京畿津门,危害华北,震惊朝野。大量泥沙淤塞运河粮道,事关国计民生。胤禛在康熙病中直接指挥了堵口、筑坝,同时命齐苏勒在武陟修建嘉应观。

黄河决口事大。河南巡抚杨宗仪、河道总督赵世显及怀庆、彰德、卫辉等府、道官员,还有大学士张鹏翮(曾任河道总督)与他的得意门生、英武殿修撰陈鹏年等河务大臣、水利“专家”和藩镇大员奉旨云集武陟,商议治河。康熙帝又派左副都御史牛钮、侍讲齐苏勒、工部员外郎马泰三位钦差到武陟传达旨意:在钉船帮支河口建拦河坝,挑水南行后再堵决口。牛钮在宣读圣旨之后,根据黄河特点和多年的治水经验,认为执行圣谕不能根治水患,就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奏报朝廷。康熙很快就批准了牛钮的方案。马家营决口四堵四决,陈鹏年日夜在一线督工,食宿皆不离开,并接受了稽曾筠的建议,按照牛钮的方案,再次在邙山下开挖引河,分杀水势。雍正元年正月,第五次堵口成功,陈鹏年却累死在堵口工地上。

雍正元年六月二十二日,黄河又在武陟发生11处漫溢。河道副总督嵇曾筠将险情上报了朝廷。七月张鹏翮奉旨来到武陟,会同齐苏勒、嵇曾筠和河南巡抚石文焯,当月就排除了武陟堤防险情,然后全面筹划了武陟堤防体系。整个堤防体系建设内容由稽曾筠上报,不知何故漏了钉船帮大坝,只提议将秦家厂大坝北尾堤接至遥堤。雍正帝及时指出了这个失误:“钉船帮挑水坝既应保固,即当从此坝尾接至遥堤,若从秦家厂北坝尾接至遥堤,恐其兜水······。”并称“第一要紧者此处工程也。”嵇曾筠赶忙修改堤防建设计划,并在当年秋汛后掀起了筑堤高潮,十多项堤防全部于雍正二年汛前完工。雍正二年四月,雍正亲书“御坝”二字由新增黄河同知孔传焕勒石立碑。

雍正登基前负责武陟河工,曾许诺堵口告竣,即在武陟修建大清24个疆域大小河流的总龙王庙。他即位后,不顾国库空虚(史载:雍正元年国库仅存白银800万两), 拨出288万两巨额白银,派御匠,调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五省民工,命齐苏勒在武陟仿故宫修建黄淮诸河龙王庙。雍正三年二月,一座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黄淮诸河龙王庙在武陟建成,由齐苏勒奏报朝廷,雍正皇帝钦赐御制匾额,定名为“嘉应观”, 取嘉瑞长应之意。

随后,为了确保黄河安澜,雍正又命在嘉应观两侧建起东、西道院。东道院为黄河河道衙署,命河道副总督嵇曾筠在此专管河南河务,次年并管山东河务;西道院为河北道同知居住办公。嘉应观全部建成后,雍正皇帝又下令在西侧为在武陟堵口累死的陈鹏年修建了陈公祠,俗称陈大将军庙。

嘉应观是历代花钱最多、规格最高、建筑最雄伟的龙王庙,为青海河源神庙、济南河神庙等庙宇所不能类比的。历代龙王庙虽多,但因龙王庙大多建在河工险要处,结果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难得长久保存。嘉应观因在此筑坝修堤后,黄河再没有从此决口而保证了安全,使得我们至今仍能欣赏到这座精美的宫庙,及其保存珍贵的治河功臣巨谱和史料。

end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