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安全教育无小事 嘉应观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0-09-11 09:31:50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6491次

研学教育




6月,8名重庆小学生溺水身亡,再次敲响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警钟。

早在去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就已被教育部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今年,针对防溺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话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连续发出4次安全预警。但近期国内仍连续发生多起涉中小学生安全事故。

多位受访专家、老师和家长认为,关系千万家的学生安全教育仍不够“安全”,有的地方还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亟需全社会提升责任心,写好学生安全教育的责任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地方的学生安全教育尚缺少系统教材和柔性教法,填鸭式教学法既无法吸引学生兴趣,也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大多是在宣传栏画黑板报宣传安全知识、给学生发放安全教育手册,但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急安全演练却很少。”有受访家长告诉记者,安全教育实践性强,但现在更多侧重于书本知识灌输,学生参与度不高,“写在黑板报上、安全手册里的方法,很难转化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






写在纸上的安全教育

重痕不重效。“几个月来,光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就写了好几个。”在调研中,多所学校的老师反映,经常接到“再搞一个预防溺水的方案”“检查落实材料今日要交”等涉及学生安全教育的临时任务和相关检查。

变味的“家长作业”。为了增强安全教育方式多样性和内容趣味性,相关部门网上打造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但记者发现,在一些中小学,本应布置给学生的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

“孩子课业负担重,从学校课程到课外辅导已经排满了,没时间再学习安全教育的网络课程,学校布置的任务只好变成我们家长的作业。”一位受访的高一学生家长说,他们替孩子完成过好几年的安全教育作业。


“动静”大于效果

从实际效果来看,一些地方的学生安全教育仍存‘葫芦掉进井里’的情况,看似深入,实则浮在水面。”多位受访学校负责人和老师认为,安全教育“动静”大于效果,折射出认识不到位、社会合力难形成等多重问题。 

“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靠边站,关键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多位受访中小学负责人说,安全教育说到底是生命教育,一些地方在文件中反复强调,但落实时缺乏细致指导,也缺少具体抓手。

“学生出了校门,安全教育却跟不上。”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茜说,学生发生溺水等安全事故后,问题反思过多聚焦于学校教育的缺位上,但缺乏多方联动教育机制上的反思,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不能仅满足于将安全教育责任层层传导,把落实安全教育责任变为完成安全教育责任的传导任务,出了事故后,更需要从全链条层面进行系统反思。安全教育需社会合力

目前,安全教育已经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各地学校执行力度并不一致:重视度高的学校,开展力度大、手段多样,教育效果明显;而重视度不够的学校,有的仅把安全教育纳入主题班会提上几句,不但起不到更强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给低龄中小学生造成安全教育不重要的错觉。

 有受访中小学教师建议,教学中需多采取学生易于接受、能上手能实践的形式,比如利用新媒体手段,观看电影、短剧及动漫,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也可开展情景式、模拟式安全教育。

在校外安全教育上,地方政府、安全教育部门、社区、机构以及家庭等安全教育相关责任方,都应发挥各自优势力量,参与到安全教育各个重要环节,要多方合力帮助中小学生提升安全意识,帮助其多渠道学习自救方法,厚培安全素养。


研学旅行中的安全教育

研学旅行作为校外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让孩子接受“走心”的实践式、体验式安全教育的绝佳形式。

 在研学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并不意味着组织者要将安全教育作为一个主题研学课来展开,而是要把安全意识体现在整个研学过程,让安全更是贯穿整个研学活动的最细微的环节,在体验式的研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高度树立安全意识。这样的高度安全意识一定要基于习得性学习的规律,通过反复多次、长期训练,最终让学生们有极高的安全意识,这也是安全教育与研学结合起来的关键。

要注意把安全意识作为习得性学习任务去重视,无论执行什么研学主题活动,都要从设计课程到组织实施过程把安全理念放在第一位,同时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高质量完成研学活动与安全的紧密关系,把安全防范和应急救助技能与安全意识高度结合起来。

 组织者在确保研学活动的安全实施过程中,应该把一些安全措施和安全制度的执行让学生们也参与期间,也把安全教育常态化,把安全教育融合到每一次研学主题活动中

长按识别图中

    二维码

获取更多资讯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