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奇绝妙景“嘉应观”连载(三) 文/董敬斋

发布时间:2020-03-10 10:04:01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5967次

前言

河南省武陟县黄河岸边有名胜“嘉应观”,山东“北海学子”游览后,心中难以平静,遂将所见、所闻、所悟写成游记,并编成口头韵文,以便传扬。

皇冠铜碑镇蛟井,奇异八卦定音钟,

天下无二“龙凤图”,治黄当思禹毛雍。

龙王殿里供功臣,“无尘殿”中没鸟虫,

怪雨滋生“姊妹椿”,“齐缝墙”忘兄弟情。

以“撵风水”镇土龙,少个单人也读“應”,

钦差道长何处来?“庙产碑”像土地证。



第四奇 龙王殿里供功臣

  在中大殿和东、西龙王殿中,供奉的河神不是龙王,也不是神仙,而是凡人,是十五位彪炳史册的历代治河功臣,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治黄英雄。

  东、西龙王殿,面阔均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蓝色琉璃瓦覆顶,东殿供奉西汉贾让、东汉王景、元代贾鲁、明代白英、潘季训;西殿供奉明代宋礼、刘天和,清代齐苏勒、稽曾筠、林则徐。

image

  中大殿内,中间供奉的身着黄袍、头戴皇冠、手持山河图的神像,是嘉应观的第一任道长——牛钮。牛钮两旁供奉着四位治河功臣,南宋谢绪、明朝黄守才、清朝朱之锡、栗毓美。

图片1

  牛钮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的弟弟,雍正的皇叔。顺治年间因宫中变故,牛钮和母亲被赶出皇宫,流落民间。牛钮自幼勤劳朴实,在康熙六十年黄河在武陟决口、民不聊生之际,进宫请命自荐到武陟治理黄河,康熙皇帝十分感动,遂下旨封牛钮为左副督御使,协助四阿哥胤禛到武陟治河。牛钮认真敬业,廉洁自律的精神感动了四阿哥,治河成功后,雍正登基,特封牛钮为“在野皇帝”。

  嘉应观落成后,牛钮自愿出家,被雍正任命为嘉应观第一任主持,并赐道号“润毓”金牌,意为“黄河之神”。当地百姓将牛钮奉若神明,自发为其塑像,并供奉于嘉应观,数百年来香火缭绕,绵延不绝。


第五奇 怪雨滋生“姊妹椿”

  在嘉应观东龙王殿前,有两株长势茂盛的白椿树,称为“姊妹椿”。椿树自古有香椿、臭椿之分,为了辨别,我摘了几片嫩芽,放入口中,“姊妹椿”既不香也不臭。

图片2

  讲解员说,1991年农历5月25日下午3时,天上忽降暴雨,雨点只落在嘉应观内,外面没有降雨。雨停后,工作人员发现从东殿门前檐下石台上长出了两棵椿树。数年后,椿树越长越高,顶住房檐,不得已于1999年立春日将其移至殿前。移载时发现,两棵椿树系连根所生,人们看到两树相依相偎,高低形态相同,宛如孪生姊妹,故称为“姊妹椿”。更奇的是“姊妹椿”一年内可以生长出上海青叶子和椿树叶子。

  在御碑亭右侧,有株榆树,树龄已有一百多年,所有的枝干都向着御碑亭方向伸展,且枝条叶子向下生长,这种现象被解读为雍正治黄安民,连榆树也崇拜得五体投地,故将此树命名为“五体投地树”。


第六奇 “庙产碑”像土地证

图片3

  在第三进院的红墙外侧,竖立着一通“水清碑”,又称“功德碑”。碑文记录着嘉应观建成后,在雍正四年(公元1727年)十二月十三日到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的正月初八,黄河中下游两千一百多里浑水变清,并持续26天。

  天降祥瑞,官府上报朝廷。雍正帝得知后,下诏全国官员加升一级,命左副都御史觉罗常泰亲临嘉应观祭祀河神,喜撰《圣世河清普天同庆谕》,写下《告河神祭文》,在嘉应观特立“黄河水清碑”,显示其即位的人神共许,借此昭告自己以治水得天下的威名和功绩。意在昭示天下:大禹曾以河工而王天下,作为少数民族叶赫国的族民,也同样可以成为“华夏之主”。

  在“水清碑”右首不远处,竖立着一通被玻璃罩保护起来的“庙产碑”,讲解员说,用手轻拍碑面,能发出清脆悦耳,酷似铜器的声音,故又称“灵石碑”。

  此碑系道长王宗仪立于光绪二十八年。碑文精确详实地记载了嘉应观的原存土地面积,“八顷九十一亩一分八厘五毫一丝七忽。”

  清朝时,民间丈量土地,大数以“竿子”丈量,240平方竿子为一亩。嘉应观的庙地面积,精确到“毫、丝、忽”,令人惊讶。这种做法,我没找出答案,想必有其道理,不知在向世人诉说什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