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奇绝妙景“嘉应观”连载(四) 文/董敬斋

发布时间:2020-03-13 15:02:14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5420次

前言

河南省武陟县黄河岸边有名胜“嘉应观”,山东“北海学子”游览后,心中难以平静,遂将所见、所闻、所悟写成游记,并编成口头韵文,以便传扬。

皇冠铜碑镇蛟井,奇异八卦定音钟,

天下无二“龙凤图”,治黄当思禹毛雍。

龙王殿里供功臣,“无尘殿”中没鸟虫,

怪雨滋生“姊妹椿”,“齐缝墙”忘兄弟情。

以“撵风水”镇土龙,少个单人也读“應”,

钦差道长何处来?“庙产碑”像土地证。


第七奇 “齐缝墙”忘兄弟情

图片1

  在第三进院内,正前方是嘉应观中最高的建筑——禹王阁,阁门两侧廊柱楹联写道:“襄助禹王平水土,佑保黎庶定家都。”殿内供奉着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开国圣君大禹。

  大禹主持治水后,到国境内主要山脉、河流进行考察,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以致淤积不畅。他采取了“疏通河道,拓宽峡口,洪水更快地通过”的办法,其效果明显。他主要治理了黄河和伊渭瀍济四条支流,对泾渭淮洛四条河流也有所疏通。

  禹王治水,建功在武陟(覃怀),武陟从上古就是治水的关键所在,《史记》记载“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各条大河出山以后,均汇至覃怀,形成大泽,只要将覃怀的水排下去,上游下游就可免于受灾。大禹在覃怀治黄,从覃怀到衡漳,实施了一个庞大的“河道平复疏浚工程”并获成功。因而,雍正皇帝在武陟建造嘉应观,供奉大禹,希望禹王在武陟嘉应观统领诸河神,保国安民,让天下免受洪灾之苦。

  禹王阁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18米,重檐硬山两层七架梁结构,是嘉应观中轴线上唯一的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近三百年来,这个位于地震带上的建筑,经历多次地震,而屹立不倒,其原因应归功于“齐缝墙”。

  一般的砖砌墙面,砖与砖之间相互咬茬,而禹王阁的后檐墙与两山墙互不衔接,独自向上,是面“齐缝墙”。

  据民间传说,朝廷命官在数百个工匠中推举了谢旗营的王氏三兄弟。因三个兄弟砌墙都是好手,就被指定其垒禹王阁的主体墙。老大垒东山墙,老二垒西山墙,老三垒后檐墙,兄弟三人却因意见不合,就各调各的线,各砌各的墙。因为两山墙体比较短,相应工作量也少,所以两山墙都细细地勾缝,而后墙墙体较长,工作量大,老三没有工夫去勾缝,就用瓦刀随便一抹。

  工程完工后,监工发现三堵墙互不衔接,容易倒塌,认为是对禹王的不忠,于是将三兄弟打入死牢。兄弟三人在狱中商量后,向皇帝申冤说,我们不是对禹王不忠,而是想到地壳有软有硬,一旦地震发生,这样的建筑会起到防震作用。还有,后墙不勾缝,是防止雨水的侵蚀。朝廷觉得有理,于是就放了三兄弟。

  “无心插柳柳成荫。”建筑学上说,为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墙身开裂,须按墙高和地基性质的变异,专门设置“沉降收缩缝”,难道“齐缝墙”是有意而为之?

  禹王阁中,原供奉着一尊三米有余的紫檀雕像。现今的大禹像,是八十年代重新泥塑的。

  在大禹时期,武陟东、南两面均临黄河。《尚书·禹贡》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大伾是指武陟境内的大伾山。西侧即今武陟东部一带,为黄河河道,形成了武陟县低洼之势。

  黄河过洛河口后,沿大伾山西折而东北,那时的大伾山在太山南坡,北高南低。约比温县、博爱的海拔低百米,至今,武陟沁南地域仍是盆底位置。古人将武陟称之为“怀”。“怀”字会意,像将东西怀挟在衣中,而武陟在禹时被黄河所环绕包围,正符合“怀”字之意,故以“怀”作地名。

  为治洪水,大禹疏通大伾山,引水东流,以致大伾山在黄河的冲击下坍塌消失。《禹贡》说的“覃怀底绩”,就是指这段历史。

  走出禹王阁,导游说是自由活动时间。我独自快步登上了钟楼二楼,看到了高悬的大铜钟,据资料显示,铜钟系雍正初年造,钟高1.65米、直径1.06米、重约2吨。钟头为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钟身置纹环带,三纹之上是社稷江山图,让人啧喷称奇。钟脚铸有不同于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的雍正钦定的八卦图。


第三绝 奇异八卦定音钟

 图片2

  铜钟钟脚上的八卦是:乾坤并列于北方,意在指向京都;坎置东南方,指向黄河常决口的詹家店、魏庄、马营一带。西北巽、正西兑、西南艮、正南震、正东离。依次敲击,竟会发出抑扬顿挫、高低强弱八种声音,可谓八卦定音。这一奇特的八卦图案和一口有八个音节的钟,在全国乃至世界也是仅此独有,堪称绝品。

  《大清河防》写道:押运铜钟的兵丁说,“钟上每个细节,皇上都过问了,没看到吗?钟上的八卦图,是皇上饮定的,但没人知道皇上的意思,这才叫奇呢?!”这时,牛大人刚好路过。牛大人就笑了说,“这叫扭转乾坤。”

  牛大人说,“我们满人的根在东北山海关外,所以,置坤于东北。坤为地,象征着母亲。正北是乾,乾为天,为皇帝,为至尊。清军入关,迁都燕京,江山一统,四海臣服,至高无上。从坤而始,坤、乾反合为地天泰卦,象征地天安泰,祈国泰民安;乾、巽反合为天风姤卦,虽然姤卦是男女卦,但皇上更强调它风行天下的象意;坎、离反合为水火既济卦,既济卦六爻均当位,阴阳相应,本意指渡河到达了彼岸,象征着历经千辛万苦,坝堤大功告成,永为生民造福。”

  牛大人缓了口气,又说道:“凡此前面七卦,主要是说过去和治河过程。虽然在易经中,每个卦都不是绝对吉利、或绝不吉利的,但地天泰、天风姤、风泽中孚、泽山咸、山雷颐、雷水解、水火既济七个卦相对说来的总体意象还是吉利的。最后,离、坤反合是火地晋卦,你们想想,水火既济、大功告成之后,就怎么样了?”众人茫然摇头。

  “好日子就要来了嘛,”牛钮说,“皇上的最终深意是,东方离火反旋到东北坤土时,就是更高层次了,火地晋卦象征着崭新的太阳升了起来,阳光普照山川大地。也象征着免除水患侵扰后,天下百姓在阳光沐浴下,就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人群中爆响起阵阵掌声!

  我看了治水功臣伟迹,又画下了雍正钦定的八卦图,联想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他也是一位喜欢《易经》的人,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他第一次渡黄河时,正逢凌汛,他坐在木船上,看到船工们赤膊坦胸,喊着号子,说:“看,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延安,斯诺问毛泽东,如果您卸去领袖重任,最想去做哪些事情?他不假思索地说:“骑马沿黄河流域考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1952年10月,他对黄河决口泛滥最多、危害最大的河段进行了视察。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大江大河治理说过无数次气吞山河话语的毛泽东,在黄河面前,表现出了少有的敬畏和谨慎,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殷殷地嘱咐:“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日军占领中原时,曾经计划在武陟修条引河,在钉船帮设渠首,引黄入卫河、入运河,进天津。工程未完,日军就投降了。解放后,水利部决定在日军未完工程的基础上开工建设。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和苏联的水利专家治理黄河的指挥部也设在嘉应观,现在部分苏式建筑及办公物件可供游客参观。

  工人们进驻嘉应观后,将禹王檀木像拉倒,劈为柴火。傅部长目睹后,惋惜不止,勃然大怒,训斥了修防处的领导。

  1952年,引河竣工后,被命名为“人民胜利渠。”这年10月31日早晨5点多钟,毛主席对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和河南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说:“人民胜利渠。这个名字好,我今天就是来看这个‘人民胜利渠的。’”竣工仪式上,毛主席亲手摇动渠首闸的启闭机,开闸放水。羁傲不训的黄河水,流进了渠内,滋养生灵百物,浇灌农田,沿渠人民露出了喜悦的笑脸。

  御坝、水渠虽成了历史,但人们没有忘记,也不能忘记治黄的帝王和英雄,还有治黄的官吏、民工、小夫和河标们……


第八奇 钦差道长何处来?

  千难百易从江南拨来的“河标”,来到武陟堵决口工地三个多月了,竟然没有领到粮饷,姚大旗等人便打起了抱不平,骂起了官员。这时牛钮走到人群中间,声若铜钟,“列位河标兄弟,你们都听着,所欠军饷三天之内全部给齐,差你们谁一分一毫,找我牛某人算账!”

  牛钮回到衙门,听到官员们议论河标们要造反,他沉思后说,“这些河标们都是穷苦百姓出身,他们谋什么反呢?你们怎么处理?弄不好要出事呢!”

  县令张品藻望着军令状,怎样才能堵住决口呢,他绞尽脑汁。这天午时,张县令在工地上遇到了玩耍的十几孩子,其中有立堵、立挡,他眼睛一亮!把饭碗一扔,飞快迎向两个孩子,一手搂抱住一个,迅速向决口处跑去。

  立堵、立挡是姚大旗的两个外甥,被张品藻扔进了水里。姚和姐姐、姐夫去找孩子时,水口已经被官兵封死了。姐姐絮絮叨叨地喊叫“堵,挡,立堵、立挡……”姐夫去找张品藻理论。张阴沉着脸说:“谁见你儿子了?大胆刁民,诬陷本官,你知罪吗?”衙役们见张眼色,疯狗般围拢过来,一阵乱打……姐夫死了!于是,姚大旗开始告状,告到卫辉府说证据不足,告到省里还是证据不足。后来他索性不告了……

  几天后,张县令接了个公文,便说要回县衙处理紧急公务。姚大旗见假公文管用,便与朋友尾随张县令,离开了工地。途中,姚从堤南冲上去,其他人从堤北冲上去,刷刷两刀结果了张品藻!

  三月初一,是嘉应观大庆典的日子,也是姚大旗率民众起事的日子。姚大旗决定,参加完庆典之后,各人回家操家伙,晚上在钉船帮汇合后,直奔嘉应观。

  庆典开始了。一位官员正在点卯,点到的是受奖励者。有人悄悄议论:“这些人捞了,我们一起在工地上,活没少干,累没少受,凭什么奖励他们?”

  突然上千兵丁涌进院内,把点出来的那些人围了起来。官兵有的搭上弓弩,嗖嗖放箭;有的举起了腰刀,冲进了手无寸铁的“受奖者”人群。哗啦啦就倒下了一片,血开始汩汩流淌。河南巡抚田文镜一边挥舞着手一边大声喊:“杀,杀,统统杀掉,一个也不能放跑了!”

  姚大旗等人夺刀拼杀,与官兵展开搏斗!

  官兵们将南院围得严严实实。姚大旗从人们头顶上飞也似的直奔北院,噌的上了山门,脚尖点了下御碑亭,一下子上了严殿屋顶。这时埋伏在北院的数百名弓箭手,一齐向他射箭……

  田文镜等官员都知道这场来自紫禁城的、有预谋的杀戮,唯独牛钮几个官员不知道。牛钮为此大病一场。他病愈后,十多次请辞,终获“恩”准。牛钮得到批准后,当天就在嘉应观出家了。在他去世之时,雍正帝很认真地哭了一回,并下谕旨在广州给他修了“牛公偶憩祠”。

  牛钮是谁?民间说他是康熙之弟、雍正皇叔;《豫河志·牛钮小传》中,很简略,既没写他的出身,也没写他的下落,只说他受命治河,在武陟治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清史稿·诸王传》中,说他是顺治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弟弟;有的史书上,说他是庶妃巴氏所生,“夭折,两岁半卒”;武陟民间传说,他是嘉应观的第一任道长。


后 记

  信奉佛教的雍正,为什么舍得动用288万两白银在武陟建道观?王小片先生在《雍正入梦解疑嘉应观》中写道:

  朕登基之初,战火连年,水患频仍,兄弟阋墙,国库空虚。朕诸事不顾,却拨巨资修建黄河龙王庙——嘉应观。帝王谋事诚非小儿做戏,必觅千古一理以达万世。大清本崇信佛教,入主中原后,又敬重儒家。给达赖在康定修行宫,朕才拨银65万两。曲阜失火,为孔圣人重修大成殿,也只拨115万两白银。这都是在国库充盈后做的事。初登大宝,国库只有700余万两白银,朕却拿出300万修一道观,是朕从三皇五帝那里考证出一个道理后才作的决定。

  大清入关,最大的敌人是”满夷入主华夏”之论。“华夷之分”实际上是千古谬论。古籍明载,女真亦黄帝后裔,迁徙于黑龙江,怎么就成了‘夷’?若以中原为华夏、为中国,那么尧为西夷,舜为东夷。若以汉族为华夏,更不对了。大禹乃西部高羌,以治水之功受禅让,上下拥戴,世承其位,史称为夏。大禹治水有功,朕也治理黄河,堵住了决口,修建了御坝。耗此巨资,是为了做一个正统正当的帝王。

  王小片先生因找不到牛钮资料而苦恼,遂求证之。雍正面有难色,他仰望着65幅龙凤图,说:“祖规与人情,朕已两念之。”

  旅行车在离开嘉应观时,我回头望着那逐渐远去的殿宇楼阁、红墙碧瓦和参天古树,视线转向天空,蓝天下,悠悠白云,向伏羲山方向飘去。



  作者简介

  董敬斋,山东寿光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松青棠白》《星移斗转》《寿光抗日烽火》《圣城文庙》《寿光赋注解》,其作品曾获潍坊风筝都艺术奖、圣都文化作品重大成果奖、连续3年荣获征文一等奖。

  电话(微号):13563669136     信箱:452338360@qq.com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