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古建精华 民族瑰宝

发布时间:2020-08-11 09:26:39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5386次

民族瑰宝

我省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异常丰富,被誉为全国两个文物大省之一。在品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古代建筑中,有三处保留清代官式建筑特征的木构建筑群,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是武陟县嘉应观(建于雍正初年)、登封县中岳庙(多为乾隆年间大修后的建筑)、安阳市袁坟建筑(虽建于民国初年,但忠实地保留着清末官式建筑特征)。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形成独特的传统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唐、宋、元时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特别是北京、承德等地的清代建筑,严格按照朝廷颁布的营造官书《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以下简称《则例》) 的技术规范进行建造。规模宏伟,技艺高超,被称为清代官式手法建筑。而我省广大地区营造业地方匠师不遵《则例》规定,因袭传统手法,加上自身发展,形成与官式建筑手法差异很大的清代建筑手法。所以全省绝大多数清代建筑都是河南地方手法建筑。如少林寺、风穴寺、白马寺内的清代木构建筑;社旗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洛阳潞泽会馆、周口关帝庙等雕刻精美的群体建筑。



嘉应观非民营建筑,而是雍正初年,为黄河安澜,奉敕建造的官廷式庙宇。且是我省现存最早的清代官式建筑,具有非常突出的特点。面包状昂嘴、平齐的柱头、鼓镜形柱础、严格的斗口模数、整齐的柱网、距离均等的攒当(斗拱间距)、无卷杂的飞椽、大额枋出头刻霸王拳、无䫜度的斗形、斗之耳腰底高度之比为4: 2: 4、明袱造的规整梁枋有比例的卷舞拱头、昂下平出短小、大额枋小额枋由额垫板平板枋的组合、殿式彩绘、足材实柏的正心枋、足材蚂蚱头状的耍头、檩垫枋的配置、大额枋与平板坊断面呈“凸”字形、柱高与斗拱高之比例、每攒斗拱与拱长比例、柱高与柱径之比例等等,都严格遵从《则例》的规定,显示出结构纯度很高的官式建筑特点。已故著名古建筑专家祁英涛先生曾亲临嘉应观考察,对该建筑群的官式结构手法,给予很高的评价。特别指出各座殿内的清代原始彩绘一定要保护好,因为这些独特绘法在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中已难觅,尤为珍贵。

近年来,国家几次拨款维修,使其得以较为妥善的保护,并向中外游客开放,成为参观游览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将提高河南及武陟县的知名度,为筑巢引凤,发展经济,弘扬民族文化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章作者:杨焕成





长按关注二维码

获取更多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