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讲好黄河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

发布时间:2020-08-12 09:27:02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3140次

延续历史文脉

黄河

擦亮嘉应名片

一座嘉应观

半部治黄史

传承 保护黄河文化

8月12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指办党组书记高京斋、中指办二级调研员,国家方志馆综合部负责人刘翔宇、中指办人事处四级调研员安山、史志办主任管仁富、 省史志办综合处处长魏小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付举、市地方史志办主任付小文、县政府党组成员,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邢明等领导来到嘉应观景区调研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承 保护黄河文化

嘉应观作为中国黄河文化的重要标志,文物、文史和文化价值受到学界的广泛追崇。是大美黄河留给后人的一处伊甸乐土,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与黄河母亲共处共生的精神境界,从先秦到解放前的两千五百多年,人们说她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很久很久前,我们是大禹历经十年坚辛,平治水土,我们从她的怀抱中得到了肥沃的土地与文明的种子,后来,我们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面对每七年就要决溢一次的局面,我们滞洪改河,筑渠分流,缮完故堤,她终于安详的沉睡了八百年,到了宋代,肆虐的洪水使得民不聊生,这时,我们是范仲淹,是郭守敬,我们是修范公堤,筑京杭大运河,尽管如此,在进入明朝后的276年间,人们所经历的自然灾害中,一半又都与她有关,我们化作潘季驯,束水攻沙,画下了《河防一览图》,再到后来,我们是康熙,是康熙的哥哥牛钮,是雍正,也是嘉应观里的蛟龙碑,在蛟龙碑文上,雍正记述着对黄河的深切情感,“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这座如同皇冠顶戴的御碑亭,将两位清朝统治者的命运与黄河彻底维系在了一起,倾注了几代帝王的重视,在他们心里,守得住黄河安宁,才担得起这份顶戴江山。


1949年,中国迎来了全新的时代,这时的我们,是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是水利专家王化云、黄万里,是在黄河边凝神沉思的毛泽东,更是嘉应观的黄河指挥部。一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殷切嘱托,黄河岸边的一串串脚印,昏暗台灯下的一张张蓝图,最终化作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也为古老的黄河带来一颗年轻的心脏,小浪底水利枢纽。

 自此,我们的母亲河连续十九年从未断流,九亿亩耕地靠它灌溉滋养,四亿多人口在他的庇护下安居乐业。无数人的血与决心,让不羁的黄河实现了七十年伏秋大汛的岁岁安澜。黄河宁天下平,一部五千年的治黄史,写满了华夏儿女的奋斗与荣光,我们也终将与我们这位母亲一起,共写下这份海晏河清的未来,讲好黄河故事嘉应观篇章,延续历史文脉,擦亮黄河文化的嘉应观名片。

黄河最美声音的传播

黄河泥埙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乐器,人们赋予了它太多的内涵:尊贵、高雅、凝重、厚德……。捧起一枚古朴典雅的埙,就好比捧起了中华五千年的沧桑;吹奏一曲浑厚幽怨的埙曲,就好比吹出了华夏负重致远的刚强。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