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嘉应观移交黄河修防处

发布时间:2020-09-08 09:31:03 来源:武陟县嘉应观 浏览:65942次

解放前后的嘉应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河南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张敬忠(1911年——1954年)在嘉应观成立沁声中学(初中), 设4个班,学生183人、教师15人。解放后,沁声中学迁出嘉应观并入河南省武陟中学,即现在的武陟县第一中学。嘉应观由黄河修防处接收,韩培成为主任。

1948年10月26日,武陟县解放。次年5月沁河大樊堵口工程竣工。工程处改组为冀鲁豫黄委会第五修防处,移驻小董原抗日民主县政府院内。当时,我以首长警卫员的身份辗转于新乡专区各县黄沁河沿岸。

1949年9月30日,大雨倾盆。温县县长肖华在我住的茅草庵内向太行第四专区汇报沁河险情后,专员告诉他,明天北京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由于抢险紧急,修防处段和县区干部便在工地买了头死驴会餐庆贺。抢险胜利后,10月24日,修防处又在小董乡搭台演出,庆祝黄沁河安澜。




庆会后不久,修防处领导派杨文卿(山东阳人)、张晋武(山西武乡人)和我(河南武陟人)三人去接收嘉应观。我们三人穿着傅作义部队的军服,挑着面粉和小米,日行60里,来到了嘉应观。

途中,我们迎面碰见沁声中学从嘉应观往县城木栾店(建国后改称木城)搬家的畜力车,车上除公私杂物外,还有贡桌等庙产。

入观后,我们首先与学校领导联络,办理交接,制止了带走庙产、公物现象。接着,我们自己动手砌补了倒塌数米的西垣墙,在师生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时,嘉应观附近治安状况不好,劫路杀人、向土改工作人员投掷砖石现象时有发生。夜里,我们值班站岗人手不足,就把禹王阁上的木雕童子搬到西北角的空场上吓唬人。后来机关迁来了,这对精雕布裹漆涂的艺术品以及更胜于它们的“夏禹王”, 都成了我们那年冬天烤火的燃料。另外,我们还调来了大樊堵口用的大麻绳,往那些泥塑的偶像上套,然后几个人用力拉,粉碎了200多年的艺术品。这愚昧,令人终生遗憾。

共产党人都是无神论者。那年冬天,我们这群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年轻人及一些老革命,却把捣毁偶像作为上下一致的革命行动。被破坏的偶像计有:①前院马厩内泥马两匹,马伕两人;②中院正殿金龙四大王、黄大王、朱大王及栗大王的坐像;东西两大殿十大龙王坐像;还有正殿两侧站立的4位将军(或八大金钢), 以上是泥塑;③禹王阁上的禹王及两位童子。禹王坐,约为真人的两倍;童子立,约为真人的1/2。以上是木雕。

阁下的斗母、吕祖以及风雨神等塑像早已荡然无存,不知毁于何时。





















1

这些文物被破坏后,韩培成主任曾受到上级的批评。1950年7月10日前后,水利部长傅作义、副部长张含英、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张光斗、苏联专家布可夫一行在嘉应观住了两三日,勘定引黄济卫渠首闸并了解黄河河汛情况时,曾严肃地问及这些偶像。韩主任追悔莫及,成为终生的憾事。

1950年,嘉应观进行了一次整修。这一工作是由修防处出资,请武陟建筑工会匠师完成的。当时国家经济极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能拿出资金修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长按识别图中

   二维码

获取更多资讯


X